秉荣

Caifu Magazine | by Caifu Global
CN

Real Estate","Real Estate",E184="Magazine>Current Issue","Current Issue",E184="Magazine>Subscribe","Subscribe",E184="Leadership>Leaders Archive","Leaders Archive",E184="Lifestyle>Arts & Culture","Arts & Culture",E184="Market>Overseas Investment","Overseas Investment",E184="Industry>Agriculture","Agriculture",E184="Industry>Mining","Mining",E184="Lifestyle>Travel","Travel",E184="Market>Economic Outlook","Economic Outlook",E184="Market>Stock Market","Stock Market",E184="Industry>Financial","Financial",E184="Lists","Lists",E184="Events>About Event Department","About Event Department",E184="Market>Investment Management","Investment Management",E184="Magazine>Letter from the Editor","Letter from the Editor",E184="Industry>Technology","Technology",E184="Industry|Market>Personal Finance","Personal Finance",E184="Industry","Industry",E184="Magazine","Magazine",E184="Leadership","Leadership",E184="Lifestyle","Lifestyle",E184="Market","Market",E184="Events","Events",E184="Industry>Education","Education",E184="Lifestyle>Entertainment","Entertainment",E184="Industry>Manufacturing","Manufacturing",E184="Leadership>Entrepreneur","Entrepreneur",E184="Industry>Life Sciences","Life Sciences",E184="Lifestyle>Food & Drink","Food & Drink",E184="Events>Caifu Event Review","Caifu Event Review",E184="Industry>Telecom","Telecom",E184="Lists|Industry>Real Estate","Real Estate",E184="Magazine>About Us|test","NOT-COMMON",E184="Magazine>Letter from the Editor|test","NOT-COMMON",E184="Industry>Travel","Travel",E184="Events>Caifu Events Preview","Caifu Events Preview",E184="Magazine>Archives|Uncategorised","NOT-COMMON",E184="External events","External events",E184="Industry>Transport & Logistics","Transport & Logistics",E184="Uncategorised
","NOT-COMMON",TRUE,0)" alt=""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秉荣


与加拿大建筑师谭



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谭秉荣先生以其艺术眼光诠释了东西方的完美结合。谭秉荣先生出生于香港,在10岁那年随家人移民加拿大,年少时就立志要在建筑设计领域有所作为。[/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472059702996{margin-top: 15px !important;margin-right: 65px !important;margin-left: 65px !important;padding-top: 15px !important;padding-right: 15px !important;padding-bottom: 15px !important;padding-left: 15px !important;background-color: #f2f2f2 !important;}"]"我觉得建筑是一种社会服务。社会教育我们。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为社会献微薄之力的一份子。我们试着把社区的愿望用一个三维的雕塑作品表现出来。"
- 秉荣[/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vc_empty_space height="25px"][vc_column_text]谭秉荣先生于1981年在从小长大的温哥华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建筑事务所。该事务所致力于城市规划和为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民用建筑、表演艺术中心、公共空间和大学机构提供建筑设计服务。30多年后的今天,温哥华谭秉荣建筑事务所(Bing Thom Architects)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建筑事务所,在香港和华盛顿特区有卫星办公室。
温哥华市经济委员会(Vancouver Economic Commission)亚太中心总领殷秋红(Joan Elangovan)最近采访了谭秉荣先生,问他自身的经历如何塑造他对城市设计的看法,以及他如何变革了香港、天津和温哥华等城市的文化景观。

您曾经说过,建筑这种艺术是通过许多不同的部分创造出有意义的整体。能否给我们一个反映这种看法的架构的例子?

建筑师必须对艺术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精神科医生、社会学家、教练和评论员等各行各业都略知一二。社会对建筑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社会和人类经验的所有方面 – 它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气候。

陈氏演艺中心就是个好例子。位于温哥华卑诗大学校园内的陈氏演艺中心(The Chan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是一个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音乐厅。作为一名建筑师,您需要深思设计问题 – 您实际上设计的是音乐厅的内部,而非音乐厅的外表。

当大多数人考虑建筑设计时,他们会问 – 它看起来像什么?但是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其设计功能。音乐厅的功能是声学效果。我们要了解声音在房间里传播的方式。此外,音频声学(您所听到的),以及视觉声学(您所看到的)很重要。当您走进陈氏演艺中心的大厅时,您会感觉到乐器的存在。当您听到音乐的时候,您就会沉浸在音乐当中。

音乐厅坐落在一大片森林旁。远处就是景色壮美的豪湾。[其他人]建议我把这些树砍了,这样人们才能看到豪湾的风景。我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在黑夜里根本无景可看。音乐厅就坐落在森林中央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我们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这样音乐会幕间休息时,听众走出音乐厅时可以到森林里逛逛。这样一来,听众听音乐会的感觉大不同。这就是建筑的总体感。

您设计过各种各样的项目 – 商业建筑,以及工业混合用途建筑。您倾向于设计公共空间的文化建筑。您经常谈论做有社区意识的工作。为什么这对您很重要?

我觉得建筑是一种社会服务。社会教育我们。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为社会献微薄之力的一份子。我们试着把社区的愿望用一个三维的雕塑作品表现出来。

在我看来,公共建筑的力量在市民走出公共建筑后体现的非常明显;他们会说,他们觉得公共建筑显得愈发高大。他们会觉得这座建筑是属于他们的。这是公共建筑的力量。这让人觉得公共建筑会比他们想象的更宏伟,他们从中感觉到更光明的未来。

unspecified-17您说过建筑应该有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一个建筑必须有Chi – 流动。当您进入建筑的建筑的时候,您会心生平静。我希望设计的建筑能够让人们感到非常舒服。

建筑就像是另一层衣服,衣服不能太松或太紧,合身最好。建筑是一种促进社会交往的工具 – 使人们能够相互结识,进行交流。

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中国的建筑设计项目。

现在,我们正在天津设计另一个音乐厅项目。[北洋音乐厅(The Peiyang Concert Hall)]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正与中国的一家一流民用建筑公司合作设计该项目。我们与民间舞蹈演员和民族级舞蹈演员一起工作。这对我来说更有成就感,因为我们可以与那些日后将使用此建筑的人进行互动。这座建筑将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我们还设计过许多大学建筑。教育为青年人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们设计的教学楼,如卑诗省的西蒙菲莎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香港中心,都是面向学生设计的 – 他们必须考虑他们将要做什么,以及他们将在这个环境中做什么。

芝加哥大学香港中心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香港的分校。中心所在的位置很有意思,这里在二战期间曾经用作香港防御外侵的军事基地。之后,此地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曾用作政治犯拘押中心 – 拘押美国和原苏联的间谍,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异见者。

现在,我们把这个拘留中心变成了一个教育中心。大学教授们说这真是妙不可言,因为他们现在教授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如今的教育中心昔日曾是一座监狱。总而言之,我们建了一所新的大学教学楼,商学院将在这里授课。

这些都是[温哥华谭秉荣建筑事务所]给建筑本身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 我们用学生上学时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潜意识信息来激发学生们的灵感。

您生于香港,幼年来到加拿大。请谈谈您作为移民的经历。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早期移民当初来到加拿大时面临的困难。那时,我的祖父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因为珠江三角洲的人们那时候都在忍饥挨饿。我是那一代人的后裔。我的父亲是在加拿大出生的,而我是在香港出生的。

我初到温哥华的时候,条件仍然很难。我每天都免不了打架,因为总有人会故意找我麻烦。如今,当地接纳了我,生活也走上了正轨。童年经历的这些艰难困苦,使我坚强起来 – 这让我有能力做我现在所做的事情。

温哥华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让我们谈谈您公司的员工。您是在哪里找到您有才华的员工?

我的办公室是温哥华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45名员工的团队]来自16个国家;员工讲20多种语言。我们的员工来自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各地,这是一种汇聚多元文化背景的组合。最重要的是[我的同事]都有一定的个性。他们之所以被吸引到温哥华,是因为他们相信某些价值观和理念。就此而言,我很幸运,因为这个城市人才济济。温哥华是大家向往的家园,所以[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工具 – 不仅对于我的业务如此,而且对于吸引人才也是如此。

您觉得您在员工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 – 您认为他们会怎样评价您?

我把自己看作员工的师长,我希望他们也是同感。我们办公室就如同一个研究生院,是员工们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他们会从这里毕业,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他们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想要学的东西,现在是他们施展所学的时候了。

有些人并非只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份工作或职业,而是视为使命。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作如此有意义,几乎可以反映出他们是谁。您如何找到工作的意义?您找到您的使命了吗?

作为建筑师,我总是在践行我的使命。我8岁或9岁那年,我的叔叔带我去他的建筑事务所,那时我就立下未来当建筑师的志向。他事务所里的建筑师蓝图激起我对这一行的热望。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作为建筑师的使命,因为我在为社会做贡献,每天都在使别人更快乐。

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还必须要知道自己的弱点。我尽量和那些在我不够好的方面做的出色的人多打交道,因为他们帮助我变得更棒。我总是在寻找具备与我不同技能的人才。事务所取得今天的成功,绝不是靠我一个人;这是在这里效力10-15年或更长时间的员工大家的功劳。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温哥华谭秉荣建筑事务所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不过碰巧是其中的一员而已。我们的成功是许多其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您设计了香港和温哥华等领先城市的一些最具创新性的标志性建筑。您已经获得了很多奖项,其中包括2011年加拿大建筑最高荣誉加拿大皇家建筑学会金奖(RAIC 金奖)。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我最满意的事情是,在我设计的建筑中遇到的人会过来跟我说:“谢谢。您改变了我的生活。您让我很开心。”这比能获得的任何奖励都更有价值。触及他人的内心深处才是最大的成就。所有这些奖励都没有那么重要。

unspecified-19温哥华是世界上最绿色环保的城市。您经常说您热爱生命 – 或者说相信人类天生就亲近自然。您也希望您设计的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您在工作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我对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坚信不疑。它始于人类活动。我们目前正在经历一场人类能源危机,因为人类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倚重技术和机械装置。我设计的建筑物可以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并且采用天然材料。然后我们将技术应用到建筑物。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生态足迹的问题 – 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我对生态手印更感兴趣,它指的是人类如何能帮助世界?不仅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关于我们如何能够造福于环境。我设计的建筑总是力求向着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方向发展。我们不告诉人们不要做什么,而是鼓励人们做更多的事情。

一种用于测量建筑可持续性的方法被称为LEED(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不过我觉得LEED会制约创新,因为任何法律都有追溯效力。我宁愿努力工作,因此我试图去创造力图激励人们的住宅。例如,有一位学生有一次告诉我说她是加拿大移民,并不知道自己高中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不过她之所以决定上大学是因为她想呆在这所大学的这座建筑当中。这是我所谓的人们孜孜以求的建筑的实例。

您非常了解温哥华。这座城市如何塑造了您现在的情况?这座城市是如何塑造您的建筑设计理念?

我坚信人类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建造的建筑,还有我们设计的城市能够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温哥华是幸运的,因为它的居民把这座城市塑造地非常完美,这点得到全球的公认。由于其自身自然环境的原因,温哥华具备在其他许多地方找不到的慷慨大度。

温哥华是一个思想家的城市,一个创意者的城市。我们这里人才济济。生活在此的人们想培育他们所在的环境,他们想要与环境和谐共存,而不是要支配环境。这正是温哥华的独特之处。您经常看到这里的居民游泳、慢跑、划独木舟、滑雪和驾船 – 他们玩得很开心,不过温哥华人工作上也相当勤奋。他们试图在他们的生活中达成一个平衡点 – 他们知道在个人与环境之间有一个整体的关系。

如果让您简短概括一下温哥华的本质,您会怎么说?

温哥华是天堂福地。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这里应有尽有。我们不乏人才,并且环境和社会氛围都很棒。这里的人们对所有文化兼收并蓄。温哥华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如果您愿意为温哥华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您就可以在这里取得成功。[/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